2021-06-11 人阅读
2021年,苏州慈善以昂扬的斗志、缜密的规划、有力的措施,持续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,努力走在长三角一体化慈善大军的前列。
2021年,苏州市慈善总会将实施13类63个慈善项目,安排资金6752.5万元,为上年度筹募善款总额的89%,涉及扶贫济困、助学、助老、助残、助医、科教、环保、志愿服务、保险、文化等慈善公益事业各个领域。截至目前,已开展27个项目,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、新突破,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传承传统 化善于行
苏州市慈善总会紧紧围绕“扶贫济困、应急救助、社会公益”三大领域,通过建立慈善需求、慈善资源和慈善项目“三大清单”,注重各单位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协作,设立并实施了一批优秀慈善项目,并不断巩固深化。连续举办十九届的“同在蓝天下·慈善一日捐”活动,连续开展十七年的“慈善助学”项目早已家喻户晓,深入人心。近年来,一批创新型慈善救助项目也在持续展开,渐成品牌。如连续开展4年的“特困重度残疾人家庭亮居工程”项目,已为320户特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无障碍设施、消除水电气等安全隐患,极大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。关爱自闭症、脑瘫、听力言语与视力残疾儿童的“阳光计划”项目,为7-14岁需要救助的儿童提供治疗康复费用?!肮匕淹艘劬恕贝壬票O障钅课欣淹艘劬颂峁┝艘馔馍撕鸵搅票U?。“生命之光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”项目为苏州贫困家庭患儿进行慈善医疗救助。以及为在市红十字会注册登记的应急救援志愿者提供意外、大病保险等慈善援助。
与此同时,传统慈善项目正在不断优化升级,救助对象范围更广、人数更多、力度更大。如覆盖全市的“校园厕纸”项目,为各学校配备“免费厕纸”,已惠及300余所中小学、100余万名学生?!扒橄祷肺拦ぁぐ奶寮臁毕钅恳淹度胱式?/span>300余万元,为6307名一线环卫工人进行了免费体检。累计出资231.52万元,为2444位计生特扶困难群众提供资金帮助、保险保障及心理援助。“情暖苏城”春节走访慰问活动是市慈善总会的传统项目,今年共发放慰问金524.43万元,对4776户困难家庭及9家养老机构进行了帮扶。
创新拓域 广播善种
为了能让学子们在放松、积极的心态下备战考试,今年4月,苏州市慈善总会与市教育局、苏州大学联合开展了“高(初)三考前心理疏导和激励”项目,并为此专门成立了“陪伴高(初)三”讲师团,由全市21名中学骨干专职心理教师组成,帮助学生及家长进行考前心理疏导,有效将压力变为动力,社会效果良好。
市慈善总会联合苏大附一院、苏大附儿院与江苏华科事业群慈爱基金会,共同开展了“儿童人工耳蜗”项目,帮助0至6岁患有重度、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安装人工耳蜗。市慈善总会还联合市律师协会开展了“法律援助外来务工者”项目;联合市癌症康复协会开展了“慈佑癌友”项目;联合市残联、市体育局资助残疾人运动员参与体育赛事;联合太平洋人寿、东吴人寿共同出资55万元,为苏州籍1.1万名一、二级精神残疾人购买保险;联合苏州5城区慈善总会出资100万元,开展慈善社工服务实体建设项目;创新开展“苏州市护士团体意外伤害慈善保险”项目,为45000余名在职护士购买意外伤害保险;为苏州籍3301名60岁以下中度、重度失能及半失能人员提供意外伤害保险等。
厚植文化 美善苏州
文化是慈善的天宇,慈善是文化的星辰。慈善苏州从来都是文化苏州最为明丽的部分。
“文明苏州 向上向善”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是由苏州市慈善总会、市广电总台联袂打造的一道慈善文化盛宴。自2018年始,每年春节前夕都会带给苏州民众以美的享受、善的启迪、爱的慰藉。晚会通过感人短片、现场互动、先进表彰、小品歌舞等丰富多彩的形式,向观众传递了慈善的温暖与文化的力量。2021年,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有16家爱心企业现场举牌捐赠款物价值4000万元,通过5大平台线上直播,当日观看者就达327万人次,线上捐款17万元。3年来,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已成为一个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,“文明苏州 向上向善”也日渐融入苏州人的血液里、行动中,成为集中展现苏州民众真善美的一个时代窗口。
在通过项目及活动推进慈善文化的同时,市慈善总会还加强了与光明网、《慈善公益报》《新华日报》《苏州日报》、苏州广电总台等媒体合作,开办了多种慈善专版、慈善内刊、电视专栏等,并联合市文明办在市区100多个户外路名牌、电子显示屏上展示慈善信息。
今年3月4至5日,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教育局,组织各市(区)教育局、慈善总会和试点学校代表前往镇江扬中市八桥中学,考察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并召开座谈会。4月20日,组织召开了“苏州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推进会”,21所中小学获颁“苏州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教育基地”,并下发实施意见,确定了“五个一”的方案。即:布置一个慈善文化画廊、发放一册慈善读本、组织一次慈善文化大讲堂、开展一项慈善实践主题活动、组织一次慈善征文竞赛,将慈善文化与校园文化、德育教育、文明城市创建等紧密结合起来。
来源:慈善公益报